
乌克兰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易投配资,但依然坚持了三年多的战斗。特别是在红军城的战线上,俄军已经投入了第8、29、41和51集团军共约16万兵力,持续作战18个月,形成了拉锯战。

起初,俄军在夏季攻势中攻占了红军城南部防线,甚至冲进了城市核心区域。然而乌军迅速反攻,夺回了失去的阵地,双方陷入反复争夺的局面。尽管俄罗斯派出约16万大军,而乌克兰在此部署的精锐部队仅约4万人,加上一些国土防御旅和国民警察部队,总防守力量也不过6万多人,但他们成功抵挡住了俄军的强大攻势。

乌克兰军队依靠坚固的工事和有效的战术,在红军城布设了三层防线,这使得他们能够抵御16万俄军的猛攻。尤里上士是乌军第24机步旅无人机作战部队的一员,他提到乌军利用无人机组成密集的火力封锁网,对俄军构成了巨大威胁。从2024年到2025年易投配资,乌军无人机的攻击范围从2公里扩大到了20公里,并在美国星链卫星系统的帮助下,通讯和打击能力显著提升。

俄军若想突破红军城的三重防线,必须考虑如何应对乌军的无人机打击。一旦进入20公里左右的无人机打击范围,俄军将面临强大的火力封锁。每个乌军作战营都配备了至少6架侦察和指挥用无人机,以及大量支援无人机,用于攻击前线的俄军阵地。

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广泛应用,双方都不再进行大规模集群冲锋。在无人机高效监视和攻击下,无论是坦克装甲还是兵力集结,都难以逃脱高速无人机的追杀。乌军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派无人机监控俄军动向,迫使俄军采取分散行动,以突击小队方式作战。这种全天候监视让俄军的行动很快被发现,失去了隐蔽性。
乌军侦察机发现目标后,通过星链系统迅速传递情报至指挥中心,北约军事顾问也提供了快速反应支持。最快情况下,从接到情报到发出指令再到一线士兵执行,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。北约的帮助提升了乌军的战场察觉能力,降低了俄军的作战效率。
由于不敢轻易发起大规模攻势,俄军在红军城的16万兵力无法充分发挥优势,只能采用小分队渗透式作战。但缺乏火力支撑,难以长时间守住据点。乌军只需一轮反攻就能收回失地。当俄军逼近红军城核心防线时,会遭遇乌军布置的第二道防护圈。乌军利用无人机配合炮兵展开联合打击,一旦俄军暴露位置,就会遭到远程火力的密集轰击。
乌军先用无人机突击俄军装甲车,拖延其推进节奏,然后迅速派出远程炮火打击俄军步兵。如果俄军步兵没有装甲掩护,现场将变得混乱。此时,俄军要么撤退,要么硬着头皮继续前进。当乌军无人机空中攻击时,俄军通常会逃往周边树林躲避。但乌克兰军队早已在周围埋设地雷,逼迫俄军进入雷区。听到地雷爆炸声,俄军更不敢轻举妄动,为乌军提供了扫除敌人的机会。
即使俄军侥幸穿过前两道防线易投配资,兵力和弹药也已消耗殆尽。乌军的第三道防线死守红军城核心区域,同时集中火力攻击俄军补给线,使俄军卡在前线动弹不得。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俄军的进攻,使其暂时找不到突破口。
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